参考:同步与异步复制模式

当您选择复制模式时,请考虑下表介绍的同步与异步复制模式之间的差异。
特征
同步复制
异步复制
写操作
只有在用户数据写入辅助对等点后,对主卷的写操作才完成。
只要用户数据写入主卷且写入异步队列,写操作就完成了。
网络响应时间
响应时间取决于网络状况。
网络延时必须足够短,以使应用程序的响应时间不会受每个写操作网络往返时间太大影响。另外,网络带宽必须足于处理在应用程序写操作最频繁的期间生成的写操作流量。如果网络不能处理所有时刻的写流量,则应用程序的响应时间将受到影响。
只要队列未排满,响应时间就不取决于网络。
网络链接的带宽必须能够处理在应用程序写操作频繁程度适中期间生成的写操作流量。在应用程序写操作最频繁的阶段,过剩的写操作会写入本地异步队列中,然后在网络流量允许时再写入辅助对等点。只要异步队列的大小适当,就能在写流量爆满超出网络限制时,应用程序响应时间达到最小。
注:如果异步队列已经排满,并且设定了阻塞选项,则对应用程序的响应时间可能会受到影响。
可用性
同步复制提供较高的数据可用性,但代价是广域网 (WAN) 上的延时较长。
异步复制提供更高的性能和可用性,但代价是所有数据副本的同步都要受到延迟。
写响应时间
同步复制可能会使写操作响应时间增加,特别是对于大型数据集或远距离复制(其中,写操作可能导致增加延时,原因是传送数据与返回确认均需要时间)。
异步复制的响应时间可能比同步复制的长。
写顺序
由于所有数据更改都会实时地复制到辅助对等点上,因此辅助对等点与主对等点的写顺序是一致的。
卷之间的写顺序保留在辅助对等点上。
根据延时、队列大小和写操作数量,辅助对等点可能会比主对等点滞后。
将卷在主对等点上分组时,卷之间的写顺序会保留在辅助对等点上。
数据丢失
对于在辅助对等点数据丢失容错为零的数据卷,最好使用同步复制模式。
对于在辅助对等点上允许具有一定级别数据丢失容错的数据卷,最好使用异步复制模式。

相关主题